4)第四百七十一章心应折(一)_崇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更加是处于一种弱势。

  “难办啊,李定国这小子,去了一趟衮州,居然不回来了。”

  只有遇到了麻烦事,通常李长庚都会想到李定国。

  人家年轻,脑子转动的快。

  可以迅速的从千条头绪当中,找到最正确的那一条。

  思绪良久。

  李长庚还是迟疑不决。

  “得找晁刚好好的问问,毕竟都是军队的事情,这方面他应该最清楚。”

  晁刚今日没有在军部坐镇。

  从辽东过来的军报,他早就熟读在心了。

  就连昨天的报纸,都一块块的把关于辽东战事的消息,剪了下来,小心的加在一本三十六计当中,作为自己的收藏。

  此时走在城门外的新修建的街道上。

  他要是没有记错的话,当年皇太极领兵破了山海关,打了进来,他就是带领火枪兵,从这里接过王冲的战线的。

  也是从这里开始,打退了一个叫做杜度的人。

  当时他的名声不显,而杜度已经在辽东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

  奈何他不认识。

  带着新编练的火枪兵,一阵猛打,居然拿下拉大明面对建奴的二场大捷。

  现在经过了好几年。

  战火洗礼的地方,早就看不出原来的痕迹了。

  一座座的房屋,栉比鳞次,错落有致。

  行走在街道上的百姓们,也大都面带笑容的说着最新的报刊。

  对于大明的报刊,百姓们还是很相信的。

  这个时代,还没有产生所谓的专家,更没有那种为了销量,胡说八道的撰稿人。

  所以,哪怕是报刊上说的那些战事,哪怕是再离奇,也都会相信。

  晁刚瞧着喜乐的百姓们,恍如昨日。

  那时他领兵一路追着建奴打,一路上看到的人间惨剧,简直是不寒而栗。

  现在好了。

  建奴已经被打的龟缩了起来。

  再也无力进攻大明了。

  这是一个好朝代,文臣清廉,武将勇猛,百姓安居乐业。

  史书上的盛世,晁刚没有见过。

  只是从文字当中寻找一二,似乎也没有现在的大明好啊。

  不是他自夸。

  单单就是吏治这一块,有多少朝代能够比得上现在?

  就是在太祖皇帝朱元璋的年间。

  每一天都有因为贪赃枉法,被剥皮填草的官员,可那又如何?

  该贪赃枉法的,依然在贪赃枉法。

  那些官员们,仿佛在和皇上斗智斗勇,所用出来的手段,简直是匪夷所思。

  “老夫服了,我儒生确实误国不浅。”

  在街角上,一位老儒生,给周围的人念着昨天的报纸。

  然而只念了一半,心中就已经佩服不已。

  他无法想象,是怎样的战斗,才会让建奴们乖巧的,比自家养的小狗都要乖巧。

  排着队。

  自己绑着自己,而且那些绑着他们自己的绳子,还是他们自己搓出来的。

  “尽管不想承认,现在确实天下清明,都说黄河清,圣人出,照我看,黄河清不清,和出不出圣人,没一个铜元的关系。”

  说话的是另外一名中年儒生。

  崇祯断了他们的八股科举之路,若是以往的话,绝对不会来给人读报纸上的消息。

  在他们看来,那就是有辱斯文。

  写文章的笔法,一点都不简练,啰里啰嗦的一大堆废话,让他们写得话,绝对只需要几句,就能够说的很清楚了。

  更让他们难受的是,其中还要用标点符号。

  让他们断字的这种专业知识,都到了无用武之地了。

  可这一次不同。

  大街小巷当中,都在议论着辽东的大捷,不看上一眼,总觉得对不起自己读过书,懂识字。

  “文臣的归文臣,武将的归武将,我记得皇上是这么说的吧?现在看来,皇上的办法,也没有错。”

  在这种时候,可没有人真的会对文武两分,有什么极端的看法。

  大胜仗了,不但是武将的战功。

  在后方,搞后勤的文臣,也是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皇上这么说过吗?我怎么记得说的是,学术的归学术,治国的归治国?”

  另有人诧异的问道。

  晁刚一笑而过。

  如今也没有人,真的拿武将功高震主来说事了。

  巧妙的军队结构。

  让任何一位领兵打仗的将军,都没有办法拥兵自重。

  谁若是真的这么做了的话。

  首先,参谋和军法官这一关,都过不去,更不要说,兵源和粮饷了。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