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一章年少万兜鍪(七)_崇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不是空着了,是不是可以移民,让自家得到一点可以传家的土地?

  当然,这一年由于大明的改制。

  压住了建奴的凶猛攻势,使得原本应该出现的兵围大凌城,也早就歇菜了。

  而边市的热闹,和交易的火爆,使得大明逐渐的得到了一些马匹和牛羊。

  进而让一些商人们赚的盆满钵满,流行出了一句话“要想富,去边市。”

  虽然有所夸张,可也让一些散户商人,拿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回到大明之后,就立刻建起了工厂。

  还是在自己的家乡建设的。

  从而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毕竟生产出来的商品,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并不愁销路,关外的建奴们都是些土包子,哪见过大明的日用品。

  只当做是奢侈品在使用。

  可也有人恍然发觉。

  自己在大明的生活水平正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几乎已经达到了关外建奴们的一些贝勒们的生活水平。

  虽然还没有自己的奴隶和下人。

  可能够用得起卫生纸,香皂,肥皂和香水,洗头液,那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有了对比,有了口耳相传,在加上张鹤鸣最背后发力,大明的百姓幸福感正在缓慢的提升。

  而自信也就随之而来。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史记·管晏列传》。意思是百姓的粮食充足,才会懂得礼仪,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才会知道荣誉和耻辱。

  如今在冀州和雍州,已经很少有百姓去占大明官府的便宜了。

  也让当地的一些小偷小摸的治安问题,得到了缓解。

  在京师,为了卫生这一块,看起来干净一些,让居住的人,少一些疾病。

  弄出来的那种垃圾桶很有用处。

  地方上也是有样学样。

  可不是每一个地方的百姓,素养都是很高的。

  只要放在外面的垃圾桶,没有人看着,过一夜就绝对找不着了。

  就算是捕快们费尽心思的破案,还把作案的人送去了工程队中劳改,这样的风气,也是降不下来。

  然而,就在此时,百姓们知道了自己的生活水平之后。

  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

  放在外面的垃圾桶,很少有丢失的现象。

  很长一段时间,还让当地的官府疑神疑鬼,还以为要来一次更大的盗窃活动,可等着等着,什么动静都没有,才发现自己是虚惊一场。

  时光悠悠。

  转眼之间,就到了七月。

  崇祯两头忙碌着。

  在宫里住上两晚上,就要出宫住上一晚。

  原本以为自己脆弱的身体遭不住,可后来发现,每当觉得自己亏空的厉害,还要休息的好,很快就能够恢复过来。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自然幸福的不得了。

  而对于崇祯造孽似得拿下了柳如是,远在衮州的李定国就仿佛有人给他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

  立刻派人就把还在京师住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