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二三章 推测的结果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兵的。

  从战术体系来看,是超越时代的,自然超越了俄国现在的陆军。

  伊丽莎白将目光投向了贝斯图耶夫,真诚地问道:“您在我父亲的时代,就参与了诸多条约的签订,周旋于各国君主之间。以您的见解,这位中国的侯爵是什么意思呢?”

  她丝毫不在意明确地告诉贝斯图耶夫,刘钰在这场政变中出力颇多,甚至算是雪中送炭。

  这不是什么秘密,就算有人说不是、没有、巧合,也不会有人相信。

  况且,外国势力干预,本来也算不得什么大事。欧洲一大票本国语言都不会说的国王呢,伊丽莎白最起码还会说俄语呢。

  贝斯图耶夫虽然不是很喜欢法国留学出身的汉尼拔,但对汉尼拔在大顺得到的第一手情报还是确信的。

  平定准噶尔一战,之前的一些特使也注意到了大顺战术体系的变化,实际上俄国陆军内部也早就感觉到了这种战术的克制性。

  否则也不可能在界约问题上做出那么大的让步,因为确确实实打不过。

  可问题是,刘钰说“要理性”,这实在是个再简单不过的要求了。

  难道说,他觉得,俄国可能出一个完全不理性、甚至脑子有问题、完全不重视俄国利益的沙皇?

  他又没见过即将打崩普鲁士后下令退兵的彼得三世,自然是觉得刘钰说的“理性”二字,有些扯淡。

  贝斯图耶夫考虑了许久,回答道:“陛下,这件事要分开来看。”

  “要维系中俄之间的和平,和唆使俄国西进扩张,其实并不是一回事。”

  “唆使俄国西进扩张,可以维系中俄之间的和平。但维系中俄之间的和平,并不需要唆使俄国西进。”

  “这件事,我觉得,刘钰的重点,是唆使俄国西进,而不是维系中俄之间的和平。”

  “可是……没有理由啊?欧洲距离大顺太远,俄国西进,对大顺并无影响,大顺不是法国,他们根本得不到任何好处啊。”

  贝斯图耶夫隐约觉得,刘钰支持政变的原因,不是为了“中俄互不侵犯”,而是为了“让俄国西进”。

  这里面看似是一回事,但仔细想想,却分明是两件事。

  如果是为了支持俄国西进,那就解释得通了,刘钰为什么热衷于扳倒掌权的德国派。

  可这个问题想清楚,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俄国西进,对大顺有什么好处?

  跳出西进是为了东方平静这个“看似合理”的陷阱思维之后,这件事反而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起来。

  一开始中法同盟,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大顺为了组建一个以法国为轴心串联在一起的,中、法、土、瑞四国反俄同盟。

  但现在想想,这似乎就又有些不太合理了。大顺这边虽说在界约问题上开口挺大,但也不过是一些准噶尔部的旧地,甚至都没有涉及到俄国人看重的毛皮区。

  瑞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