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七三章 缺文科生的大顺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句话彻底激怒了,冷笑一声道:“不找荷兰,找谁?”

  “我等小民,在中土的时候,朝廷尚不在意。难不成到了南洋,朝廷就转性了?在意了?”

  “但凡能活下去,谁肯离乡,来这南洋矿里求食?”

  话语中透着悲愤,但却并没有失望,因为从来不曾希望过。

  刘钰听了这话,也不着恼,心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指望官方移民,就大顺这基层组织能力、这信仰凝聚力,南洋官方移民就是一场灾难。

  只能用这种类似于“圈地运动”的方式,英国是逼着农民进工厂,大顺则是逼着百姓下南洋。

  虽不是主动为之,但凭闽粤的土地稀少和人口暴增,这种非主动为之的数量,也远胜主动的圈地运动。

  朝廷既是要下南洋,邦加的事,主动权就不可能让到天主教手里。

  刘钰佩服他们抗争的勇气,也明白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的三观里都是正义的,哪怕是披着宗教的外皮,依旧瑕不掩瑜。

  但,不行。

  他们设想的那些东西,朝廷可以给、可以赐予。

  但不能由着他们披着天主教的皮去主动争取到手里。绝对不能。

  历史上英荷战争后英国短暂了控制了邦加,刘钰最服气的、认为英国最强大的“理藩院”在邦加考察后得出结论:矿主的多重剥削,使得华人矿工的劳动意愿极小,严重影响了邦加锡矿的产出。

  于是花钱从邦加矿主那里,买断了所有华人矿工的债务,将邦加收为直辖,踢开了承包矿场的中间商,而是组建了以华人矿工为主体的公司,由矿工们自组织,自负盈亏。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短时间内,极大地提升了矿工的劳动积极性。

  虽然,垄断的本质不变,东印度公司依旧控制着买锡的价格,赚取超额利润。但对于那些矿工来说,纵向对比,确实比以前更好了。

  也虽然,这一次的改革,就像是英国在巴达维亚的土改一样,最终要考虑利润,闹成了笑话和麻痹。

  但,这为大顺下南洋后如何治理,提供了思路。

  后世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但大顺现在面临的局面,是诡异的缺乏“文科生”,尤其是缺乏优秀的、能和英国“理藩院”媲美的文科生——考古学、语言学、社会科学、历史学等等。

  这是想继续当“天朝”所必须的人才。

  英国当“天朝”的时候,它的“理藩院”水平极高,人文社会科学水准极强,所以可以在爪哇搞社会调查,指出爪哇的农业问题和阶级问题;可以通过考古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对“藩属”分而治之,分化矛盾、制造矛盾,甚至人为造出一个个民族。

  科学无关道义,在道德上,是可以逆练的。

  大顺现在不缺理科生,全世界的理工科水平此时也就那么回事,除了像是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