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七章 临行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种类似于“韩赵魏三晋同盟”的盟约,可想而知,并不持久。

  瓦剌中的准噶尔部日渐强大,先拿同盟的喀尔喀部开刀。

  刚刚平定中原鼎定新朝的大顺冷眼旁观,等着对方两败俱伤,逼着喀尔喀部南下求援,成为了大顺的朝贡国,以此换取大顺出面防御准噶尔部。

  大顺也不想看到一个统一的瓦剌、喀尔喀大联盟,顺势而为。

  土木堡的教训仍旧不远,中原王朝绝不对想再看到一个统一的瓦剌蒙古。

  依着太宗李过的遗训,学着后金的手段,在大顺反击辽东犁庭扫穴后,在漠南蒙古推行“分封建制”的手段。

  固定草场范围,不准游牧部落再“游牧”,只能定点畜牧,称之为“男爵领”。

  投靠后金的漠南蒙古诸部被打残了之后,不得不接受,整个漠南蒙古被分成了六十多个男爵领,分了六十多个男爵。

  十个男爵再合为一个子爵领,五年为一期,由下属的十个男爵领推选出一个子爵,经京城批准后生效。

  分封建制,拆开重组,拉一派打一派,谁冒头就打谁、谁不听话就打谁、谁不合作就没好处。

  找了孛儿只斤家族的后裔,封了一个傀儡一样的郡王,在京城里圈着。

  选派公爵勋贵在赤峰筑城镇守。

  收回河套地区,在河套筑城,再放一个边军大将镇守。

  漠南蒙古已经不成威胁,漠北的喀尔喀部也因为准噶尔部的威胁,不得不上贡。

  看似稳住了局面,实则危机四伏。

  准噶尔部在和喀尔喀部开战之前,曾短暂地上贡过,请求互市贸易。

  有人敏锐地发觉到了问题,前明时候,被蒙古部落视为好东西的铁锅,准噶尔部不再需要。

  要么,蒙古人不再需要用铁锅了;要么,准噶尔部不只是游牧了,而是会冶铁、会旋锅了。

  显然,这个答案是后者。

  再加上与中亚萨菲波斯、南亚莫卧儿帝国、西北沙俄的贸易,准噶尔部的火器水平提升很快。

  漠北的喀尔喀部南下避难后,其附属的布里亚特蒙古还在贝加尔湖放牧,那里是布里亚特人的牧场。

  沙俄连年东进、南扩,布里亚特蒙古人不断受到欺压,可是喀尔喀部已经无力支援,布里亚特蒙古只能派人南下寻找大顺的帮助。

  俄国人要收毛皮税、要强制他们服军役的,强制让他们信奉东正教的。

  相对而言,做大顺的朝贡,至少不会被如此盘剥。

  再者,他们信的高原佛教,和东正教尿不到一个壶里,可刘钰家附近的大护国寺里就有大庆法王封号的大喇嘛,再怎么看布里亚特与漠南蒙古与大顺也算近一些。

  然而这几年风云突变,准噶尔部和沙俄的关系越来越僵。

  双方不断发生争斗,再加上在伏尔加河畔的土尔扈特部,更是让沙俄极度不安,终究土尔扈特部也是参与过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