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三零章 科技攻关小组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0章科技攻关小组

  想通了这一点,整个的规划也就有了方向。

  要考虑国情不同,不能生搬硬套已有的经验。

  譬如大顺懂几何学的人才不少,他要搞实学教育,日后基础教育水平不会太低。

  但是大顺的钟表加工业不强,所以英国在搞航海钟,他就必须要全力搞天文年历和数学导航。

  就等着自己的表兄从欧洲回来带回来不列颠星表和南半球星表,以及他之前给欧拉的信件中关于月球轨道问题的讨论。

  譬如大顺的钟表加工业不是很强,但是广东等地也有不少学会了西洋钟表制作的人。

  做航海钟这种高精度的东西肯定是不太可能做出来,但是搞一搞精密加工的改进车床和水力镗床应该是没有问题。

  譬如英国从飞梭发明到走锭精纺机,用了六十年时间。这六十年,是英国开了贸易保护,严查印度和中国棉布防止冲击,走完了六十年。

  大顺坐地就是棉纺织大国,也搞不了什么对内的贸易保护,所以不可能走一遍英国这种进化路线,而且英国的工资折合白银大约是中国此时的四倍,这种机械路线在江南就更为艰难。

  为此,刘钰制定了一个“科技攻关项目组”,按照此时大顺的优势和劣势、需求和违背需求但将来有大用、能抄与不能抄,选出来一些有针对性的发展方向。

  完全没有利润支撑的发明和尝试,不是民间可以搞起来的。

  而他要搞的东西,又都是需要堆大量的钱才能堆出来试错的,也就不得不考虑轻重缓急。

  当威海的优秀工匠们被集合起来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威海的工匠来自各地,有从欧洲花钱聘来的、有从江南聘请的,也有从京城招募的。

  只要有钱,就能集结足够的人才。只是花的钱有点多,这些工匠都领着超额的薪水。

  四百多名各行各业的工匠济济一堂,有铁匠、钟表匠、木匠等等。

  这个时代,科学家对技术的贡献反倒不如木匠铁匠。

  刘钰先拿出了最重要的一项科技攻关的项目,在刘公岛礼堂的黑板上画了一个概念的镗床的草图。

  被选出的八十多人单独在这里,有木匠铁匠也有钟表匠,既有中原人也有西洋人,刘钰只能不厌其烦地用汉语和拉丁文来回解释。

  大致讲了一下他所知道的简单原理后,便到了利益诱惑的环节。

  “你们都是威海所能找到的最优秀的工匠。钱,不是问题,每年可以支付五千两银子随便你们用,这个只要记账就好。如果五千两不够,随时可以找康先生支取。”

  “只要能够做出来,并且合乎我刚才说的要求,就有五万两银子的赏格。其中三万两你们均分,剩下的两万两,我会按照贡献度分配。”

  “可能后续还会继续加入人,你们也只是工匠,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