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终章 九三年(二)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封建的法国,披着封建主义的皮,实行了法革后的激进制度”的杜尔哥,在古典经济学中的地位,也是很高的。

  他的代表作《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反思》,是《国富论》的萌芽。

  而后世,很少有人知道,他这篇文章,源于两个“中国留学生”的问答:高雷思、杨德旺。

  杜尔哥的这篇代表作,历史上是以【问答】的形式。

  或者说,用中国人更为容易明白的词汇,使用【问对】的形式,实际上是以一种……怎么说呢,翻译问题带来的挺别扭的【彷古】的形式,写的这篇文章。

  问对,是一种非常【彷古】的文体形式。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晏子》、《管子》、《墨子》、甚至《论语》中,很多都有这种【问对文体】。

  啥叫问对文体?

  某问:XXXX。

  对曰:XXXX。

  这,就是问对体。

  简单来说,杜尔哥的这篇代表作,是以高雷思、杨德旺这两个“耶稣会的公派中国留法学生”问问题、他来回答的形式,写成的。

  即:

  高雷思第一问:均田可乎?

  杜尔哥对曰:【不可。如果把土地这样平均地分给一个国家所有的居民,使他们每一个人恰好拥有维持他们自己生活所必须的土地,而毫无多余】

  【那么,显然,既然大家都处在同等的情况下,就不会有人愿意为别人工作。同时,任何人手里也不会保有可以用来偿付别人劳动的东西……】

  杨德旺第二问:均田古有之乎?

  杜尔哥对曰:【这种假定情况,从来也不会存在。因为土地在没有被分配之前,早已经被人耕种了】

  【这种耕种,即垦殖劳作,其本身就是分配土地和保障个人财产的法律基础……】

  大概就是这么一种形式,一共101个问对,详细阐述了重农主义、道法自然、自然秩序这些东西。

  或者说,用老马的话讲,是【重农主义中更激进的头脑,尤其是杜尔哥,完全蔑视了这个外观(即连封建主义的皮都不披了),杜尔哥把重农主义体系,当做渗透入封建社会内部的新的资本主义体系来论述】

  历史上,杜尔哥75年成为法国财政大臣,以重农主义为思路,进行改革。

  然而,第二年,就出事了。

  重农主义的精髓,是道法自然,亦即理想化的资本主义的自由贸易体系。

  然后,显然,法国的历史太短了,杜尔哥只是理解了什么叫自由贸易,却如此时的拿破仑所言,完全不理解什么叫重农轻商、囤货居奇、平粜平籴、盐铁之论这些争了快两千的东西。

  第二年,玩崩了。

  其实道理很简单。

  在杜尔哥改革之前,存在一个真正的法国吗?

  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至少在经济层面,哪有法国?法国在哪?

  实际上,当时的法国,是一个个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