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八一章 最终的闹剧(七)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后世的人,一提起东印度公司,尤其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下意识地就以为英国工业发达,这东印度公司一定是去搞倾销的吧?

  但实际上,这破玩意儿,历史上这几年,公司第一收入是在印度收土地税、第二收入是往国内卖茶叶、第三收入是承包的英国盐税、第四收入是倒腾印度的纺织品回欧洲卖。

  哪怕稍微看一眼东印度公司的财务报表,也不会对这个公司到底是个啥玩意儿产生错觉。

  是以,大顺的对外贸易,没什么可谈的。

  对外贸易,能解决大顺三亿小农的问题吗?

  解决不了,也没那么大的市场,而且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李欗在这里谈什么新的礼法、新的天子、新的世界秩序,那就纯粹没意义。

  或者说,只对大顺的新兴资产阶级有意义。

  而对占大多数人口的小农,着实没啥意义。

  固然说,可能那场闹剧真正发生的时候,资产阶级要出钱、出枪。

  但是,大顺真正有力量的,是三亿多沉默的大多数。

  想在大顺当皇帝,不考虑这些人,头第二天就掉了——资产阶级要是有能力夺权,压得住、镇得住场子,闲的没事干啊,还非得给自己脑袋地上找个皇帝?

  只不过,刘玉也不好说的太直白,只能先听李欗在那眉飞色舞地讲“英国的狂欢”。

  亚当·斯密喷英国,是生产的哲学,而不是消费的哲学。

  拿三喷自由贸易,是消费者的经济学,不是生产者的经济学。

  大顺实学派现在喷英国之前的政策,包括老皮特的政策,说是“为了原始积累而原始积累的”政策。

  现如今,大顺打赢了一战,拆了英国的许多关税保护和行政命令。

  肯定是造成了短暂的狂欢。

  这种狂欢,其实就是“将苦哈哈的原始积累,砸锅卖铁全消费掉”的黄金时代。

  在这种黄金时代。

  确实是非常爽的。

  以至于英国的部分中产,都穿上了“彰显身份的东方丝绸”、用上了格调和骨瓷完全不同的“莹润瓷器”、家里的衬衣都从土了吧唧的亚麻升级为了东方棉布。

  从护国公时代砸锅卖铁造军舰、死了至少二十万人的英荷战争、英法战争、英西战争、征服苏格兰、政府爱尔兰……

  再到对茶叶加重关税、对糖类管控贸易征糖税、对走私贩子抓着就杀的高压统治、以及延续百余年的对殖民地的扩张。

  西班牙挖的那点金子和银子,很大一部分流入了英国。

  固然说,此时伦敦,作为金融中心,还比不了阿姆斯特丹,甚至可能和日内瓦还差一点。

  但是,毕竟积累了一百多年的原始积累,银子还是足够多的的。

  关税一开。

  物价飞速降低。

  原本只能喝啤酒的,现在喝上红茶了。

  原本只能穿呢绒的,现在穿上棉布了。

  原本只能穿棉布的,现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