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二六章 迁徙路(八)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理想,所以还就不能用。

  儒家不是耶教,没有天堂。但儒家有三代之治,这里面是有政治抱负、政治理想的。

  越是信仰坚定的人,对于政治理念的理解就越深。诸如什么选贤才、生员议会治理、郡县而封建之念、礼法礼教之严、村社行古法井田等等,都是些蛋疼的事。真在这边玩,只怕把人都“逼”到新教那边去了,毕竟新教的意识形态基础是自耕农、小生产者、以及前一种私有制。

  故而这边就真不能用儒生里信仰特别坚定、且有明确蓝图的那群人。那群人扔到檀香山可以,这里绝对不行。

  因为檀香山上的原住民,其生产力水平,可以无缝连接复古派的一些东西,甚至是进步。

  而这里,移民的生产力水平,玩复古那一套,直接可以定义为反动了。

  东海岸那边已经演示过一次什么叫政教合一了,这边就不要再走一遍了。

  既然最终的目的,是要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般的关系都破坏。要抹去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把教师、教士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那么,自然是要招募本身已经融入到这种社会存在中的人,而不是指望着一群家里富庶到脱产琢磨着复古圣人之学的人,来融入这一套东西。

  虽然不敢说大顺的那些复古派儒生都是家庭富庶到足以脱产读书,但谓之七八成大抵是不夸张的,很多想法一看那就是脱产脱久了脑子里臆想出来的。

  既是这样,那么就不能谈太多情怀,还是要谈更多利益。

  有些情怀,在大顺是没法谈的,谈不了——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后面还跟着一个目的呢,争取更大的胜利。而这个胜利怎么定义?谁的胜利?这在大顺是没法谈、也谈不了的。

  谈不了,就不谈,那就谈利益。

  谈将来子嗣买地授田时候的优惠、谈八一税让教师吃皇粮、谈将来干不动时候给予生活保障。

  将现实的利益和将来的大饼,明明白白地递给了私塾先生后。

  为首的官员又道:“这件事,目的有二。”

  “一来卫所拓边,先把一些要冲之地占据。”

  “二来就是需要那边的牛马交易。法国人缺粮,这边缺牛马。”

  “不过也不是说现在就去。”

  “先要挑选踏实肯干的、家里有老婆孩子的壮年,先去二年,将堡修好、将地垦出。以老婆孩子为‘人质’,压在枫林湾。”

  “你暂时也现在枫林湾干着,一二年后向东迁徙。但在这之前,还得‘进学’,学一些东西,教书的东西。”

  “一切草创,是以你虽不垦田,却也不会轻松。上午教书、下午进修。前期的话,日子都艰难,吃喝肯定吃饱,但也仅限于此。毕竟为了迁民,这里还要积攒粮食……”

  私塾先生在听到“周郑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