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二一章 迁徙路(三)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何著史?历朝历代缘何要说以史为鉴?一人之世,不过数十载,能看明白个棒槌?翻翻史书,黄河走北边走了多少年?走南边又走了多少年?”

  说罢,又将那两瓶酒猛地墩在了桌子上,敲着玻璃瓶子道:“这玩意儿,以前你见过?等过些天,咱们往那边走的时候,你就知道了。看看那边的,和这边已经全不一样了。我是去过的,见过的。”

  “不说别的,你是不是以为,这苞米、地豆、地瓜、辣椒,这都是祖上便有的、一直就有的?我告诉你,不是,这就是从扶桑那边传过来的。”

  “我今年年纪也不小了,可我真是恨自己早生了二十年。这一次去济南府‘学习’,又坐了车往胶东那边看了看,方知‘日新月异’四字。”

  私塾先生慨叹一声,又摇摇头道:“我今天不是来给你们讲这些道理的。我今天是来干点实在事的。家里的东西,能卖就卖了吧。现在卖,还能卖几个钱。不然真要走的时候,一分钱都卖不出。”

  “你要不走,人家真敢直接把你家给拆了、把你家地给挖了。你上哪说理去?”

  “且不说你去县衙,大龙肯定又得跟着挨板子。就算你去了京城,去告御状,难道你以为这事皇帝就不知道吗?”

  “再说了,你这才多大点事?胶东那边搞永佃,多少有功名的闹?可闹出什么结果来了?还不是被革了功名?人家文曲星下凡的老爷,都闹不出结果,你真当你上吊就能吓住人家?”

  “我明着跟你说了吧……这也是我在济南府‘学习’学到了道理。人家当时就明确跟我说:这事,闹不起来、也不怕反,因为反不了。”

  “河道以北,一点没动。”

  “河道以南、济南府到胶东、莱登,行永佃、开工场、修铁路,真能举事的现在都不会举事。”

  “唯独就是河道区这几百里、十几里宽,人家随便你们闹。没用。”

  “当时,讲课的那人,就这么讲的。说的很清楚,人家根本不怕闹、也不担心反。”

  “甚至,我说句难听的。他们巴不得你们反呢。你们反了,有啥用?”

  “南边的,永佃做工,不会跟着你们闹。北边的,一切如常,更少了运河徭役,缘何要反?就这河道区、湖区的人,真要是闹大了、反了,那不是给人送把柄吗?”

  “到时候,直接杀光,连迁徙的钱都省了。你真当迁徙不花钱呢?”

  这话说的冷嗖嗖的,冰凉凉的。

  私塾先生所转述的这些话,实际上也算是统治术的一点皮毛。而之所以告诉他们,主要是因为他们是读书人、而且是不得志的读书人。

  这些道理,其实算是分析一下形势,告诉这些不得志的读书人、潜在的造反组织领导预备役们:黄河河道的事,闹不出独眼石人,你们脑子最好清醒点,别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