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章 攻防心理(四)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格党大权独揽之后几次对抗都败的一塌涂地的人,嘀嘀咕咕编造的这些根本不存在的传统,实际上只是在反对辉格党的寡头政治。

  他不支持绝对君主制。

  但他认为现在辉格党得势,非得一个真正的、凌驾在党派上的君主,才能干爆辉格党。

  而他所鼓吹的“传统的、道德高尚的贵族乡绅”,也基本上只存在于扯犊子中——凡是政治不得意的、被排挤的、无法进入宫廷的,似乎全都“道德高尚、怀才不遇、小人当道君子难行、真正的君子在乡村郁郁而终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朝政把持着寡廉鲜耻的小人手中”。

  但凡有党争的国家,都差毬不多。舆论上,得势的一定是“小人”、党争失败的一定是“君子”。

  至于他所鼓吹的传统,到底是个啥玩意儿,真的挺抽象的:好的、道德的、不自私自利的、有奉献精神的……总之,一切褒义词,都是传统。

  而与这些褒义词相对的,那都是不传统的罪恶,而现在这么乱的原因,就是传统尽失云云……

  这连旧瓶装新酒都算不上,各国扯犊子都这么扯,众正盈朝反对奸党的时候是这一套、新旧党争的时候是这一套、法革之后复辟还是这一套。

  当然,博林布鲁克自觉关于党争问题的看法,也算是此时欧洲各国的很多传统的精英阶层的一个并不边缘的观点。

  比如,华盛顿就说:【由于两党纷争所产生的天然报复心理,而使斗争愈演愈烈。在不同的时代和国家中,这种党派纷争的交替统治,干下了令人厌恶的罪行,本身就是一种可怕的专制的主义】

  比如,杰斐逊说:【如果要和党派一起进入天堂,我宁可不去天堂】。

  比如,孔多塞说:【法兰西共和国的基本需要之一,就是不要政党】。

  当然,此时博林布鲁克子爵的这一套想法,很多都被灌输到了即将继位的乔治三世身上,也就是老国王乔治二世的孙子身上,因为老国王活着就是在盼着儿子死结果儿子真的死在了他前面,所以是孙子继位。

  而都传言乔治三世可能用来取代纽卡斯尔公爵和威廉皮特的约翰·斯图亚特……这个,在英国市井里,基本上可以理解成吕不韦和嬴政的那些捕风捉影的传闻。

  说是王世子死后,这位就和世子妃、也就是乔治三世他母亲,交往甚密,真假那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是历史上七年战争签《巴黎条约》的时候,伦敦街头可是公开焚烧了他和王太后的纸人和长筒袜——因为有件事确实是真的,王太后还是世子妃的时候,人们问他约翰·斯图亚特的最大优点是啥?世子妃说他有一双修长的双腿,所以为啥要烧长筒袜其实还是烧这里面的隐喻。

  这种男女关系,在英国不算啥大事。

  但约翰·斯图亚特的政治意图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