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六三章 恶龙残影(二)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海军、海贸贸易的白银,这四项东西,堪堪支撑起来单独一个苏南的改革。

  一直到大顺彻底放弃运河,皇帝认识到钱真能买到东西之后,苏南的改革才算是基本完成。

  从隆庆年间一直扯到前几年的土地赋税、地丁、劳役、耕地归哪个县等等的一系列争端,才算是最终解决。

  当有了以上一切基础之后,才能做到“以田为母”。

  之前很多的大儒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是他们想的改革方案,全是往回退——搞井田,那这实际上也就是空谈。

  当这一项改革完成之后,实际上才算是真正解除了苏南地区,压在资本萌芽头顶的那块硬土。

  由此引发的工商业税收改革、朝廷所需棉布以白银货币订货反向催生手工业发展、取消诸多工商业的封建徭役、改革丝织业的官营体系下皇权无偿占有劳动价值等等。

  拿松江府的布解来说。

  前朝要先征收棉布,然后派人服徭役,把这些棉布送到京城。京城那边再克扣一下、途中再克扣一下,基层里正又握有派役的决定权,再加上生员科举官员的优免……理论上,后期也可以政府出钱,花钱雇役。但实际上,一来没钱,二来给的那几个子儿,傻吊才去呢。

  是以理论上,又是要按照贫富分摊、又是要粮长征收,似乎可以很公平。

  但理论上公平的事,到了基层,既是胥吏狂欢。

  刘钰则一改过去的办法,按照朝廷所需,一年松江府也就征收17万匹的布。

  并不多。

  税制改革之后,收上来了税,直接下订单,纺织工场生产,验货装船,北上天津,交割,完事。

  看起来很简单,可没有前面的诸多准备,实际上真就做不到。单单一个没有南洋种植园的爪哇棉花,就可以在第一步卡住。

  谷/span这种改变,以及海外贸易、南洋松江布驱赶印度苏拉特布、欧洲走私等等,极大地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同时,也因为大型的蒸汽时代工厂,还未波及纺织业。

  所以,此时,对小生产者、小手工业者来说,处在一个“前弊尽除、后弊未至”的阶段。

  基本可以视作大顺苏南小资产者的黄金时代。

  甚至塑造了一批又一批“劳动致富,完成阶级跨越,从机工到机户”的小生产者的绝美梦幻传说。

  当然,改革现在只是进行了一小部分,纺织业也只是诸多改革的一个缩影。

  在这种时候抛出这样的谣言,根本也就在于这些小生产者感受到了生活的提升、负担的减轻,但自身的焦虑让他们对过去的一切充满恐慌。

  而这种谣言和焦虑,必然会在盐政改革的争论中被放大。

  因为,在刘钰的引诱下,对面拿着淮南盐户做幌子的那群人,所能拿出的方案,无非两种。

  保守。

  反动。

  而这两种,都会遭到这些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