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27章:好人难做_华娱之别样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电视台与民营企业联合出品电视剧的最后高光。

      随着省级上星卫视各个栏目建立越来越完整,冲收视率的诉求逐渐上升,地方电视台不再是采买影视剧版权的主力军。

      当国内电影第一股和电视剧第一股华艺、聚美相继上市后,地方电视台与民营影视公司的关系,从合作逐渐变成供给方与需求方。

      话语权变弱导致的,是权力向卫视转移。电视台靠制作剧卖版权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与此同时,网民逐年增加、视频平台发展、草根创作者用低成本网剧试水,正在悄悄影响着人们观剧的习惯。

      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时代,人们表达观感,是转头跟家人交流,隔天去单位学校跟同事同学交流。

      互联网改变了电视时代熟人交流的属性。

      电视剧不再是线性单向输出的内容产品,评论不再是少数执笔之手拥有的权力,只要有键盘,人人都是剧集口碑的建立者。

      与观众主动性同步发展的,是电视剧的载体,开始经历从从电视机到电脑,再到手机,大屏到小屏的流变。

      网剧经历过三级跳。

      诞生初期,它是不入流的。

      2014年以前,段子剧是网剧的最大标签,成本低而多梗的万万没想到屌丝男士年轻人口口相传,但在主流平台,网感过强反而是绊脚石。

      符合大众审美的电视剧,故事连贯、笑点通俗、情感普世,是基本要素。

      直到2014年知名网络改编的网剧匆匆那年在搜狐视频播出,大众化的网剧才算有了眉目。

      相比以往的网剧,单集制作经费超过百万的匆匆那年算得上大制作,相比小圈层哗众的段子剧,年度流量超10亿的播放数据,也证明网剧大众化挺有未来。

      影视圈和视屏平台普遍认为2014年是网剧元年,匆匆那年和屌丝男士3两种类型,均破10亿,代表着网剧的一体两面。

      网络改编网剧,成为后来几年的惯常操作。

      不过,尽管2015年有高质量新题材的无心法师,2016年有余罪,网剧投资逐年从六位数投资上涨至九位数,但当周迅霍建华等人主演的如懿传确定要在网络首播时,大众还是觉得,排面小了。

      大制作、大明星、高投入、好班底,在刻板印象中,是属于大屏而非小屏的。但刻板印象必须要向现实屈服。

      当电视频道审查越来越严,限古令、限娱令喧嚣尘上,眼见着大屏内容越来越保守,小屏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

      先是由于限古令无法在卫视播出的大制作网剧来到了视频平台。

      2018年之前,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