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 章 人心_大明匹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迁,顾绛也不由得心头忐忑。

  王泰在河南大刀阔斧,施以雷霆手段,早已经让朝中的部分官员恨之入骨。以往有杨嗣昌给他撑腰,现在周廷儒入主中枢,也不知是福是祸。

  “周廷儒能够复出,复社和他的弟子张溥功不可没。不过就在月前,张溥已经病逝了。朝堂无人,竟然要周廷儒力挽狂澜,真是可悲啊!”

  “身居乡野,却能左右朝政,张溥可谓是太过狂傲,也太自不量力。”

  宋献策的话,让顾绛不由得脸上一红。

  张溥,周廷儒的弟子,复社领袖,二十七岁入太学,目击朝纲不振,丑类猖狂,与京城文人结成燕台社,作檄文揭发阉党罪行;二十八岁又召集了尹山大会,在会上,张溥倡导合大江南北文人社团为复社,关心国家政事和民族兴亡。崇祯六年,三十二岁的张溥主盟召开著名的虎丘大会。山西、江西、晋、楚、闽、浙以舟车至者数千人。他站在千人石上登高一呼,群起响应,朝野震惊。

  当时,复社成员几乎遍及国内,共三千余人,著名文人陈子龙、夏允彝、侯岐曾、杨廷枢、归庄、陆世仪、瞿式耜、文震孟等,包括顾绛自己,都是社内中坚,苏州一带的文人入盟最多,他们有的在朝,有的在野,结成了浩荡洪大的政治力量。

  复社势力太大,左右朝政,裹挟民意,同气连枝,共同进退。

  “大人,你也曾是复社中人,你如今闭口不谈复社,是为尊者讳吗?”

  宋献策冷冷一笑,看来他对复社,并没有什么好感。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也是王大人,才让我醍醐灌顶,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顾绛叹息一声,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

  “复社最主要的聚会,就是“社集”,复社所有成员集会,自有富贵官绅张罗,复社主要人物系数登场,人潮人海,针砭时政。”

  他转过头来,看着宋献策,心头惆怅。

  “宋大人,你知道他们在集会上干什么吗?”

  “还请大人赐教。”

  “一个字,骂!”

  顾绛轻声出口,宋献策不由得睁大了眼睛。

  “皇帝是非不分,朝中大臣庸碌不堪,地方官员百无一用,仿佛他们才能救世。他们最怀念的,乃是天启帝的“众正盈朝”。什么“众正盈朝”,国家水深火热,却只知道党争,这才是百无一用。”

  两人都是摇了摇头,目光扫向远处无垠的荒地,顾绛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众人几乎站在京师和河南的分界线上,向东几里就是京师的管制范围。河南地界一片热闹的收割场面,京师地界则是百姓稀疏,田间只有部分种着庄稼,荒地占据了大半。

  “大人,报纸上说,吴江一带,大旱不雨,飞蝗蔽天。官府令百姓捕之,然无济于事。民间米价每石银四两,流丐满道,多枕藉死。民间以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