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四章 楚泗之战(七)_宋时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泗州位于淮河岸边,其名始设于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大象二年。改名泗州之后,其州治数次搬迁,前后经历了千年的兴衰沉浮

  泗州扼通济渠与淮河的汇合口,为兵家必争之地。

  不过泗州城池规模不大,长三里许,宽不足两里,同时城墙低矮,攻易守难,尤其是杜充掘了黄河之后,黄河改道入淮,泗州便发了大水,因而花荣领武射军于灵璧县沱河拒敌。若是据泗州城池而守,有极大可能被金军包围,到时候不但城池难以坚守,花荣所部也许还会全军覆没。

  只不过金军东路军统帅完颜宗弼用兵极为狡猾,一边使金将王伯龙攻打花荣所部,自己却亲提大军直抵泗州城下。

  “杀!杀啊,杀进去!”

  完颜宗弼亲提大军南下,一路之上,冒充刘忠、李成部众,将兵直驱泗州城下,泗州太守吕元,把隘官、永州防御使阎瑾怯战,烧毁了泗州桥梁,便带兵弃城而走,逃往了洪泽镇。

  吕元、阎瑾弃城而逃,金军当然就很快攻破了泗州城池,此时金军铁骑纵马自泗州三座城门冲进城内,三路铁骑如三道洪流般的,一路之上,是势不可挡。

  泗州原有百姓三万余户,约有人口七、八万人,从前遭了大水,有不少百姓向南面逃难而去,后金军将兵南下,又逃走了不少百姓,但有不少百姓仍是未走,人数约两三万人。

  背井离乡的逃难是极为凄惨的,舍去了田地、房屋、家财等等一切不说,甚至会死于逃难途中,因而不到万不得已,一些百姓是宁死不想背井离乡的。可怎料宋军无法阻挡金军,金军也因此很快就攻破了泗州城池,而泗州百姓此时想逃却逃不掉了,只能成为了金军鱼肉,任其宰割。

  金军进城之后,便四处劫掠,杀人放火的,百姓惊慌四散而逃,可怎逃得过金军的铁骑?一些欲反抗的,即被砍死,尸首倒于路边,鲜血流得满街都是。

  “孙县尉,金军已经进城了,大势已去,这可如何是好啊?”

  完颜宗弼挥军兵临城下之时,吕元、阎瑾弃城而逃,城中只有一名姓孙名晖的招信县县尉在领兵抗敌,可孙晖手下仅百余人马,且大都为乡兵、衙役等。

  因而孙晖若再做抵抗,无异为螳臂挡车,无异为送死。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孙晖闻言捡起一副弓弩,低声说了一句后,默默的走向敕书楼。

  所谓敕书楼,也就是存放、供奉皇帝敕命或敕谕之所,为一幢坐南向北的两层古楼,砖木结构,建筑精致,红墙绿瓦,拱门花窗。

  一般来说,敕书楼是州府较为神圣、庄严、肃穆之地。

  “孙县尉...”

  孙晖明显已存以死报效朝廷,报效大宋之念,于是百余乡兵、衙役也是默默的拿着各种兵刃,跟随着孙晖向着敕书楼走去,其中也有一些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