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二十八章 入教?_宋时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初际者未有天地,但殊明暗,明性智慧,暗性愚痴,诸所动静,无不相背。中际者,暗既侵明,恣情驰逐,明来入暗,委质推移,大患厌离于形体,火宅愿求于出离,劳身救性,圣教固然,即妄为真,孰闻听命?事须辩识,求解脱缘。后际者,教化事毕,真妄归根,明既归于大明,暗亦归于积暗,二宗各复,两者交归。”

  岭南梧州龙母庙之内,教首黄魔君坐在高高的香坛之中缓缓的宣讲着明教教义,神情肃穆、庄严,青烟渺渺,带着神秘的色彩,坛下诸信徒听得是如痴如狂,是虔诚无比。

  明教者,即为摩尼教,又称牟尼教或末尼教,源自波斯,为波斯人摩尼所创立。

  摩尼教崇拜“四大尊严”,即大明神、神的光明、神的威力和神的智慧。

  光明即指日月,威力即是明使,智慧即指神教。

  其根本教义就是“二宗三际论”,所谓“二宗”就是光明与黑暗,所谓“三际”,是指初际、中际与后际,即为过去、现在与将来。

  摩尼教认为天地创造之前,光明与黑暗、善与恶是相分离的,各位两个国度。在中际天地既立之后,黑暗侵入光明,大明神率领使者与黑暗战斗,并由使者善母创造原人参战。其后原人战败,被黑暗投入深渊。大明神最后派出先知摩尼,也就是摩尼教创始人摩尼,前来拯救世人,最后光明必将战胜黑暗,世人得以解脱。

  摩尼教主要戒律即为“三封十诫”,所谓“三封”就是口封、手封和胸封,口封要求摩尼教教众不吃酒肉、不说谎话;手封是要求不做坏事;最后胸封要求戒制淫yu。

  所谓“十诫”即为不拜偶像、不谎言、不贪、不杀、不淫、不盗、不诈伪、不行邪道巫术、不二心、不堕。

  摩尼教只拜日月,不事神佛,其教义治己极严,待人极恕,自奉极约,用财极公,倡导互助,颇受百姓的欢迎,特别是贫民百姓更是如此,是极有蛊惑力的。

  李三坚大概了解了明教的教义之后,心中暗暗摇头,崇尚光明,唾弃黑暗,此为一般人的想法,李三坚也是如此,世上之人又有哪个不喜欢光明?再加上某些事情影响了李三坚,使得李三坚对明教有了不少好感。

  可不吃酒肉、戒制欲望等等摩尼教戒律,使得李三坚暗暗反感,这已经违背了一个人最基本的需求,作为一个正常人哪里没有这些方面的要求?

  不吃酒肉、戒制欲望,还不如去做和尚算了。。。李三坚心中暗道,况且据李三坚了解,宋之僧侣还可以成婚呢,如此做和尚、道士可比信奉摩尼教要来得舒坦得多呢。

  最关键的是佛教、道教是得到朝廷的承认的,是允许他们传教的。可摩尼教到底是怎么回事?朝廷到底将摩尼教看做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事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