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一十七章 身不由己_宋时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神宗皇帝共有十四子,目前存于世者仅有六人。我圣朝皇嗣不昌,先帝仁宗皇帝无后,英宗皇帝为仁宗皇帝螟蛉之子,英宗生神宗,当今圣上为神宗皇帝六子,端王为神宗皇帝十一子。。。”何执中缓缓的对李三坚说道。

  神宗皇帝十四个儿子,目前活下来的只有六人,分别是皇帝赵煦、穆王赵佖、端王赵佶、燕王赵俣、宪王赵似和越王赵偲,其中穆王赵佖是除了皇帝赵煦之外,是年龄最大的,为神宗皇帝第九子,而宪王赵似是太妃朱氏所生,是宋帝赵煦同父同母的亲兄弟。

  到目前为止,李三坚虽不明白何执中为何要向自己谈及此事,但也是颇有兴趣。

  皇嗣不昌?何执中之意大概是指生得多,而活下来的少的意思吧?李三坚心中暗道。

  神宗共生十四子,按理说已经算是不少了,可活下来的仅仅六人。这个世上医疗水平落后,婴儿存活率低下,平民百姓如此,皇室也无法避免,因而无论是皇帝还是平民百姓为了后嗣绵延,就几乎采取的是以数量取得优势的方法,生个百八十个,总有活下来的吧?

  话说李三坚家中也同样如此,符二娘生了三子,仅仅存活了李三坚一人。。。

  “我圣朝祖宗家法父终子及,不过也有兄终弟及之事,本朝太宗皇帝就是如此。”何执中接着说道。

  “太宗皇帝?”李三坚闻言沉吟道。

  李三坚这段时间以来,在端王府也读了不少的史书,甚至还读了一些野史,对历史,特别是对宋史多少了解了一些。

  野史上说的是赵匡胤是死于赵光义之手,野史之上的“斧声烛影”说的就是此事。

  而正史之上记载的却“金匮之盟”,也就是兄终弟及。所谓“金匮之盟”,指的是赵匡胤、赵光义生母杜太后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交代未来的皇位继承问题,劝说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其弟赵光义。这份遗书藏于金匮之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

  到底是“金匮之盟”还是“斧声烛影”,到目前为止,已经无从考究了,没有一个人能够说清楚的。

  根据宋严防死守之国策,宋太宗赵光义弑兄篡位的可能性不大,李三坚在读过这段历史之后,心中也是暗暗猜测,宋太祖赵匡胤最开始之时应该也想将皇位传给其亲弟赵光义,毕竟赵匡胤夺得柴氏江山社稷也与赵光义分不开的,其后随着皇位坐的越久,心中应该是有了悔意,应该还是想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子嗣,而不愿意传给其弟赵光义,可赵匡胤正在逐渐削夺赵光义之权时,正紧锣密鼓的安排将皇位传给自己子嗣之时,忽发疾病,暴病而亡,那么此时赵匡胤的子嗣力量还很弱小,无法与赵光义相抗衡,皇位也因此就落入了赵光义的手中。

  无论怎样,自宋太宗皇帝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