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章 三分考卷,三种答案_建造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一行横渡了长江,驶入了江南运河。

  这一进入江南运河,李元瑷就觉得江南的情况,比他想象中的由要严重。

  运河的两岸空旷无垠,几乎没有什么人踪人迹。

  江南最不缺的就是水资源,江南地广人稀,这运河两岸因有水患之危,反而没人耕种,以至于冷清清的。

  这江南运河最初由吴王夫差开凿的古故水道,后三国孙吴政权为了沟通南京和太湖平原而开凿江南运河,以后历朝历代又不断加强,直至隋唐时期,形成了现在北起镇扬,经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吴江、嘉兴、桐乡到杭州,这一条运河航道。

  在即将抵达苏州的时候,上官仪、刘仁轨、狄知逊一并送上了自己的心得与方案。

  李元瑷满心期待的选择了先看刘仁轨的心得方案。

  刘仁轨对于江南书面分析还是很透彻的,便如李元瑷、魏征一样,一语指出江南穷困的原因。

  粮贱伤农。

  越是风调雨顺,江南百姓收入越少。

  毕竟物以稀为贵,多了反而不值钱了。

  江南的粮食库存多为军用,也就是说生产的粮食多用来代替税收,或者卖给朝廷。

  这朝廷收粮,向来是低于平价线的。

  故而无法产生大的利润,江南亦变得越来越穷。

  想要改变此弊端,刘仁轨提出了三点。

  第一、发展副业,不能一味的追求农耕。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以副业来摆脱江南的百姓对于农耕的一味依赖。

  第二、重新规划,耕种之地。

  江南各处为了应对粮税压力,无度开垦土地。

  到底田地泛滥,参差不齐。要知道一亩上等良田的产量中等、下等良田的一倍甚至两倍。

  求多不如求精,空出一些土地,用来种植其他副业产品。

  第三、亦是李元瑷觉得最重要的。发展商业,鼓励地方百姓从商,唯有发展商业,才能凝聚人气。

  人气乃发展之根本。

  江南之疲敝,关键与无利可图。

  江南之粮,多数为朝廷争取,难有效益人气。

  若无人气,即便是沃土宝地,亦是无用。

  李元瑷看了刘仁轨的最后一点,连连叫好。

  李元瑷对于江南的发展有全盘的掌控,他深切明白,想要发展江南,必需从商抓起。

  但是他担心这个时代过于排斥商人,以至于发展商途异常艰难。

  毕竟李世民曾经特地叮嘱房玄龄,工商杂流即使才能出众,亦不能授以官职,不能让他们“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唐版初的武士彟,因为赞助李唐夺天下,封为应国公。

  堂堂国公,便是因为商贾出身,给庙堂上所有文武百官瞧不起。

  直接影响到了后来的武则天。

  好多人以为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反对立武则天为后,是因为武则天是李世民的小妾。

  其实不然。

  小妾在古代的地位等同货物,哪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