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四章 南安惨案_南明战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弘光四年四月中旬,郑家祭祖。

  郑芝龙由于无法抽身,也因为与大明的关系处于紧张状态,郑芝龙并没有上岸,而是让自己的弟弟郑芝豹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郑渡与郑恩一同回到福建南安祭奠先祖。

  四月初七,是郑芝龙的父亲郑士表的祭日,而在四月十五,郑氏族人则选择这一天祭奠先祖。

  郑家先祖最早是西晋年间迁居到福建莆田,之后郑家在这里生根发芽,一千多余年间,郑家开枝散叶,多个郑氏分支在福建各地。

  南安这一支郑氏虽然在整个福建郑氏看来并不起眼,只是一个小小的分支,但是自从出了郑芝龙这一号人物,南安郑氏隐隐为福建郑氏之尊。前些年,郑芝龙更是一意孤行,将祖祠给立在了南安。福建郑氏无可奈何,又起着巴结的想法,捏着鼻子只得认了南安石井的祖祠是福建郑氏祖祠。

  由于父亲的祭日和祭祖在同一个月,所以往年郑家兄弟都需要在陆上南安待一个月。

  这次也不例外。

  郑芝豹带着郑芝龙的两个儿子回来,南安郑氏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郑芝豹是四月初二上的岸,父亲郑士表的祭日在初七,这几日之内,郑芝豹带着两个侄子一连应酬几日。

  初五日,郑芝豹受南安县令的邀请,前往县衙赴宴。

  与郑芝豹一起的,还有四哥郑芝凤,郑芝凤又名郑鸿逵,在崇祯年担任过锦衣卫都指挥使,后来担任镇江总兵,镇海将军。秦义还曾与这郑鸿逵做过一段时间的邻居。扬州和镇江是隔河相望。不过在弘光元年末,朝廷军需资金几乎全部倒向四藩镇,其他各地的驻军,如郑鸿逵带着镇江驻防兵,一年到头得不到任何的朝廷拨发下来的军饷。郑鸿逵一怒之下,干脆辞官归乡了。

  郑鸿逵是进士出身,回到福建,当过一段时间的泉州府巡抚,但当了没有两年,在弘光三年辞去了,自此在南安家乡提前养老,郑鸿逵虽然看不起作为海盗的郑芝龙郑芝豹两兄弟,但是好歹也是兄弟,又加上一年见一次面,郑鸿逵倒也没有表现的太过于冷淡。

  郑鸿逵作为曾经的锦衣卫都指挥使,总兵,巡抚,在福建也算是吃得开,与福建巡抚衙门上上下下关系极好。这次南安县令邀请,作为南安县令好友的郑鸿逵自然也前往。

  郑芝豹是有官身的,弘光元年同他兄长郑芝龙一样,得到了受封,他被封为澄济伯。南安县令和郑氏是有一点渊源的,南安县令王瑾的母亲是漳州郑氏,漳州郑氏是郑氏一脉始祖所在。所以这个王瑾与郑氏是有渊源的,从辈分算下来,郑芝豹与王瑾算是平辈,以兄弟论交。

  平时王瑾对南安郑氏又多有帮助,前几年,郑芝龙最小的儿子郑世默留在老家之中,由于年幼,调皮捣蛋,俨然是一个二世祖,多有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