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二十九章 时光远处的故乡_南明战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许多东西,需要秦义的拍板才好进行,卫景瑗虽然是水师提督,但也只是在水师中是说一不二的老大。

  到了外面,依旧需要人情手段才能获得帮助。

  就比如招募水师士兵此事,秦义开口说句话,就能让水师的招募范围扩展到了全国,谁敢阻拦水师的招募?想想背后是秦义,你还敢阻拦?

  有大人物在背后撑着好办事,不用披荆斩棘,也没有坎坷道路,一切水到渠成。

  这就是权利的作用。华夏大地上下五千年,历来都是如此,已经是骨子里的东西了,无法改变。这不单单只是体制问题。

  看着茁壮成长的水师,秦义心怀大慰,在君山停留了数日后,继续南下。

  这是秦义观看将近一年的小范围改革成果之旅。

  一切改革都是润雨无声,顺理成章,没有引起外界的波澜,也没有引起内部的抵抗。

  湖南卫所的改革在秦义看来很成功,起码卫所再也没有了吃空饷的事情,也没有了士兵懒散到不想拿起武器。

  脱离农作的卫所制度,让士兵彻底成为了职业士兵。

  这些士兵由屯田的屯民提供粮食,朝廷再拨付一定的军饷以及购买物资钱财。

  卫所也有着保护屯民的指责,而且卫所也担负着在农闲时训练屯兵的职责。

  在经过改革之后,卫所不再是自给自足,而是依靠屯民以纳税形式缴纳的粮食来养活,卫所士兵也不再是浑浑噩噩渡日,不知道未来的目标何在,他们现在每日训练,神采奕奕,在思想教育下,懂得了为什么来当兵。

  这是目前最满意的一向改革,也是收益最快,得效最好的一项改革。

  虽然这个改革对秦义来说并没有多大的作用,但他为秦义以后的军制改革提供了信心。

  建宁卫所是新成立的卫所,位于长沙府,从长沙府顺着湘江上游,往南而去,策马八十余里,在江岸边,可以看到一个由卫所士兵的家属汇聚成的小镇,而在江岸东边,则是军营所在。

  卫所制度在秦义的改革中,士兵和家属必须分开,士兵没有在假期不得归家,必须待在军营中,而士兵加入在没有上级军官的同意,不得在任何时候踏入军营禁地。

  所以在许多卫所的旁边,都有一个由家属组成的小镇。

  小镇是建立在古建宁县城的遗址上的,建筑房屋的许多材料是直接取自古建宁县城的废墟。

  而现在的建宁县县城迁移到了距离此地的八十里的上游江岸。

  不过在经历了多年的战乱之后,建宁县城的人口大幅度减少,已经只有寥寥的两三万人。

  秦义在长沙府停留五日,巡察了一番后,继续南下,来到这个湘江边的卫所。

  在西岸,秦义站在江岸,看着汹涌的江水,泪流满面。

  这里依稀可见后世三百七十余年后的河岸,秦义能分辨的出,这就是自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