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三章 整军经武立三镇_综武:青城余人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罚,虽然省下了军饷,却一直立不起来规矩。

  为了立下规矩,虽然军饷会成为治下各州府极为沉重的负担,但余人彦还是打算正式开始实行军饷制度。

  骑兵、弓手,一月二两银。

  普通战兵一月一两五钱。

  挑拣出来的老弱辅兵则是每月一两。

  至于给地就简单了,直接从治下倒台的契丹权贵那里接收就是。

  包括骑兵、弓手在内的正兵,按以往功绩,每人十亩到二十亩不等。

  老弱辅兵,也按以往功绩,每人五亩到十亩不等。

  靠着撒钱,余人彦在各州府的整军无往不利。

  不但安抚住了军心,也让他余大帅的影响力快速传遍全军,比自家老爹老帅的名号还要响的多。

  余人彦趁热打铁,下令裁撤之前包括凤翔军、秦凤军在内的所有番号编制,各部兵马原地改编。

  同时定下新军制。

  十人为一什,设十将一人。

  五什为一队,设队率一人。

  两队为一旅,设旅帅一人,直辖亲卒两人。

  五旅为一营,设营指挥使一人,直辖亲卒十人。

  两营为一都,设都将一人,直辖亲卒三十人。

  三都为一军,设领军一人,直辖亲卒百人。

  再往上,最大编制,三军为一镇,设统制总兵官一人,直辖亲卒千人。

  另外每镇还有三旅军法督,设督军官一人,下辖三百军法督兵。

  以上各部,算上各部副手辅官,一镇官佐加上正兵,差不多有一万一千出头。

  精锐新军编了三镇,分别由完颜陈和尚、郭侃、司马卫担任统制总兵官。

  除此以外,老弱之卒也编了两镇,分别由丁坚、施令威担任统制总兵官。

  士卒们人人发饷,各个拿地,欢喜的不行,不过军官可就未必了。

  毕竟谁被砸了饭碗都不会高兴。

  于是就有军官私下串联,想要鼓动士卒啸乱,阴了余人彦。

  不过得了好处的士卒不愿意打,转手就卖了昔日的上司。

  余人彦身边的武力又强,转眼就派兵镇压了闹事的军官,并下令只诛首恶,不问胁从。

  余人彦来往各地整军的底气,除了自身武功以外,就是其带在身边,用来平定叛乱的三百索伦重甲亲兵。

  当初丁坚去清国借兵,在韦小宝的劝说下,康熙同意了借兵的事,可正经八百的八旗大爷们谁都不愿意来关中拼命。

  康熙无奈,就只能找了一批八旗大爷们的穷亲戚,刚从关外调过来,要去江淮前线围剿红巾军的索伦蛮子。

  这会儿吴三桂等三藩都还蹦哒着呢,索伦兵远还没有崭露头角,康熙自然不知道这些比八旗在赫图阿拉时混得还惨的家伙,打起仗来有多厉害。

  康熙不知道,但架不住开了天眼的余人彦知道啊。

  立时就下令把这三百战力拔群的索伦兵充入麾下亲兵,由八旗出身的亲兵官瓜尔佳应虎和索伦佐领共同统领,一应供给,皆按上等。

  按照康熙临行前对这支兵马的交代,是让他们和伊布阿等旗汉将领控制的兵马合营,在余人彦势力中占据更大的份额,以便为大清的利益发出更大的声音。

  可一来军令难违,二来在余人彦的金钱攻势下,这些白山黑水走出来的索伦兵早就把康熙抛到脑后了。

  吃谁的饭,服谁的管,这个道理各行业通用,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整军改编的最后一站,岷州城外的一座军营里,随着肥猪被宰前最后一声哀嚎消散,营中渺渺炊烟升起,新鲜大肉下锅。

  从城里雇来的厨师站在灶炉前,施展手艺,焖溜熬炖。

  没一会,香味就传遍了军营。

  最中间的帐篷里,余人彦听着外面嘈杂欢闹的声音,思绪胡乱飘动。

  一时想起前世的家人朋友,一时想起燕三娘、周芷若、小龙女、阿紫、沐剑屏、夏青青等和他有瓜葛的女人。

  今日除夕。

  每逢佳节倍思亲,对这句话,他还是第一次有这么深的理解。

  这个年,是他来这个世界之后过的第二个年。

  之前过第一个年的时候,他还在赶路寻找机缘,想着怎么提升武功,以便在江湖上混的更好。

  如今却是手握万军,争霸关中,一令之下,万夫赴死。

  回首望去,真有种恍如隔世之感。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