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发下放_丈夫下乡后[七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年代的首都还不是后世那灯红酒绿的首都,大街上自行车多,沿路街道上的店铺种类单一,商品丰富的商店有虽有,但乔茗茗却一次也没走进去过。

  嗯,说来你可能不信,她囊中羞涩。

  钱有,却没票。如今是票证时代,某种意义上来说票比钱重要,如果她没记错的话,这票证且得等个十多年才能取消呢。

  乔茗茗慢悠悠逛着,此刻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斑驳地落在地上,有种岁月静好之感。沿着墙根底下的阴影,牵着儿子往家里走去,经过粮站时买几斤粮食,经过供销社时买些灶台上的油盐酱醋。

  再给大儿子买几根江米条,见他放在嘴巴里磨呀磨,甜滋滋的白糖香脆脆的米条,美得嘴角高高翘起。

  美好,乔茗茗眯着眼心想。

  这日子太美好啦

  没手机没网络

  没关系,毫无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的日子是真的舒服,上辈子因家人相继去世,学业工作接连失败而产生的精神内耗已经完全治愈,乔茗茗热爱现在的一切,热爱当下的所有。

  哼着小曲儿,又拐过一个弯,母子两人轻快地进入胡同里。

  今日的胡同口好像过分安静了,乔茗茗略微有点儿疑惑,平常这时候总有一帮老头老太太们坐在大树下,边聊天边糊柴火盒。

  这个年代可不存在没事干的人,三岁以下的小孩和瘫在床上的老人除外。

  小孩长到三岁,就能陪弟妹玩儿了,亦或者是进到街道托儿所,学习知识去。

  再长大几岁,就得读书,还得帮着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原主当年五六岁时就得跟着哥哥姐姐们一起去城外捡柴火,回来路上鞋坏了,不仅差点把脚趾头冻坏,到家了还得被老娘抽一顿。

  几个哥姐也被抽了,为啥一双鞋子多金贵啊,充了多少棉啊,抵得上多少柴火啊

  后来七八岁上学,条件好的、疼爱子女的父母会让小孩上到初中或高中。更多的人家,读完小学就行了,从十多岁时就开始工作,直到六七十岁,腿脚利索的干体力活,轻松点的呢,就是糊纸盒。

  糊纸盒,手快的糊一天挣一毛,手慢的一天挣半毛。一个月勤耕不倦地糊,顶天也只挣个三元钱。

  如今的三元钱能干啥

  能买煤油三斤半,买食盐七斤半,还能买三十多个鸡蛋。

  瞧着确实不错,但好些东西得有票才能买呀。

  哎,乔茗茗感慨一下当下物质上的贫瘠和物价上的感人,随即又思绪发散,想着自家是不是该买鸡蛋了

  她家人少,花销却一点不少。

  桌上日日得见荤,哦,因条件受限,鸡蛋和猪油或者猪油渣炒的青菜也算荤。还有每天得给她的好大儿订牛奶,都是新鲜不掺水的牛奶。乔茗茗向来不亏待自己,在这没啥可以补充营养的年代,她也给自己和宁渝订了,毕竟身体第一位嘛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