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百六十三章 “首义”之人_权驭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宁县县城。

  此时,县城已经被三万官军团团围住,乱军首领王二以及其手下两万余人被困城内。

  虽然官军仅比王二的人多一万,但王二的手下大多是百姓,因此岂是那些官军的对手,故而被围后显得十分被动。

  城外的官军军营里,三边总督杨鹤召集了手下的官员商议攻城的事宜,对城里的王二是势在必得。

  王二可不是普通的乱民头子,而是有着陕甘乱民“首义”之人头衔的重要人物,是第一个举事造反的人,自然要对其另眼相待。

  杨鹤是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原本在都察院担任右都御史,此次挂兵部右侍郎西衔总督三边。

  杨鹤之所以呢个担任三边总督,是因为其素有清望,是一个品行非常好的官员,而且曾上疏指出大明盗贼之起是因为“饥荒之极,民不聊生”。

  故而,杨鹤经过朝臣的推荐后被崇祯皇帝任命为“三边总督”,上任后提出了“招抚为主、追剿为辅”的战略。

  不得不说,杨贺的这一战略是非常成功的,毕竟百姓们都想过安稳日子,谁也不愿意过那种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日子。

  因此,在杨鹤的努力下招抚政策取得很大的成功,陕西境内的各部起义军几乎都接受招安。

  可惜的是,朝廷财政有限,杨鹤的“抚”是有心无力,最起码要让那些接受招抚的百姓能吃上饱饭吧。

  面对成千上万的灾民,杨贺手里朝廷拨下的十万帑金以及藩王捐助的五万白银、两万石粮食无疑杯水车薪。

  故而,那些接受招抚的乱军首领在得不到有效的救济后再度造反,既然朝廷不给他们吃的总不能让他们饿死吧!

  这使得陕甘境内的造反事件此起彼伏,清剿的官军是疲于应对,以至于有了如今这种局面。

  现在,杨鹤把王二所部起义军围困在了会宁县,他先是对其招抚,希望王二能归顺朝廷,可惜被王二拒绝,因此就唯有攻城一条路可走。

  为了确保能把王二这股乱民彻底清剿,杨鹤于是签发了命令,下令征调过路的军队来此参战,他可是三边总督,自然有着这样的权力。

  “大人,咱们这次发财了,有路过的三千骑兵被征调。”

  就在杨鹤与众人商议的时候,一名千户兴冲冲地进了帅帐,向杨贺一躬身后不无兴奋地说道,“不知道这些骑兵是哪里的,所骑的战马皆膘肥体壮,有他们参战的话王二此次在劫难逃。”

  “三千骑兵?”

  听闻此言,现场的官员不由得愕然对视了一眼,要知道他们也不过才有一千多骑兵而已,结果一下子就征调来了三千。

  要知道,养骑兵是需要花费不少银子的,再加上这些年由于辽东战事,陕甘的骑兵很多都抽调去了辽东,故而现在陕甘的骑兵已经不多了,杨鹤这个三边总督东拼西凑也才集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