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61章商讨进军之策_汉末之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兴剑!

  佩剑,不仅是东汉,是纵观整个华夏一种重要的礼仪。

  君子佩剑而行,不仅体现出华夏的尚武精神,更显示出衣冠上国的威仪。

  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佩剑也更能显示出一个人的贵族身份。

  当年秦始皇亲政,《史记》只记载六个字:乙酉,王冠,带剑。

  可见佩剑对贵族的重要性。

  汉承秦制,官吏也佩剑行走。

  特别是东汉时期,击剑之风气非常浓厚。就连普通百姓都佩剑,孩童佩木剑。

  贵族佩华丽装饰的宝剑,游侠佩杀人剑。

  将军佩剑代表着文雅,文人佩剑允文允武。

  天子所佩戴的,当然天子之剑。

  黄帝铸轩辕,颛顼铸腾空。

  自上古之后,尧舜禹,夏启,商汤,姬发,以及春秋战国时的君主都有名剑佩身。

  其中夏王太康的太康剑。殷太甲的定光剑。周昭王的镇岳尚方。周穆王的昆吾剑。雌雄双剑干将莫邪。欧冶子所锻铸的越国五剑。楚国令欧冶子所铸龙渊剑。秦昭王太阿剑。秦始皇的定秦剑。

  这些都是绝世名剑。

  在汉代,历朝历代皇帝都会使名剑加身。

  高祖得赤霄剑,斩白蛇起义。

  武帝铸神龟,茂陵,八服。

  宣帝铸毛,平帝铸衍。

  光武帝玉具剑。

  明帝龙彩,章帝金剑,顺帝安汉。

  无一不是传世名剑。

  中兴之剑,凡在朝大臣或见,或闻。

  先帝生前,爱之如命。

  先帝晏驾,而中兴之剑不知去向。

  但董卓目无朝纲,败坏人伦。使没有人去追踪中兴之剑的去向。

  “是中兴剑,先帝佩剑上朝,吾曾见过,一模一样。”

  韩馥惊指中兴四剑,脱口而出。

  “数年前,吾在朝中担任侍御史,吾亦见过。”

  孔融出面,证明韩馥所说。

  诸路诸侯面面相觑,议论纷纷。

  连视若珍宝的中兴剑都赐给了刘凡,怕是真的封刘凡为赵王了。

  中兴二字,含义更令人深思。灵帝弥留之际,回首山河破碎,欲找一人重拾大汉。

  平心而论,若在场诸侯是油尽灯枯时的灵帝,他们会把这个重任交给汉室宗亲,战功彪炳的刘凡手上。

  封王,给足了刘凡权利,乃是最佳选择。

  “中兴之剑那么重,赵王能拿起否?”

  袁术疾首蹙额的说道。

  他见各路诸侯点头凝目,彻底认同了刘凡为赵王。袁术也不得不承认刘凡为赵王,但他话语中有明显的不甘心,含带挑衅。

  “那中兴之剑,谁来执?”

  刘凡眼神一厉,手托四剑,高举头顶,向袁术问到。

  声音如洪钟,震震如苍雷。

  站在刘凡身旁的典韦将背后旌旗拽出,转身一挥。

  不远处,龙雀卫人人拉下面甲,握紧长矛,立刻骤马向前。那铁甲骑兵令各路诸侯心惊胆战。

  要知道酸枣虽然汇聚四十多万大军,能手握刀剑、枪矛武器的没有多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