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二十章 破碎的幻梦(1973—1975) 第二十章(4)_毛泽东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74年6月。7月,江青开始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人民日报》宣称她是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员”,这对她是稀有的荣誉,胜之于她昔日的所得。

  她主持会见菲律宾马科斯夫人及其他外国客人的会见,对她来说这是一新的角色。

  在浙江省,可见到“江青和王洪文的指示”。只有毛泽东或者第二号人物才能发“指示”,江青从1964年起的讲话被新闻媒介以“10年特辑”的方式来颂扬。

  对那些轻视毛夫人的人来说,一篇关于汉王朝开国皇帝的奇特的文章令他们无法忍受。在1974年间谈论历史上伟大女性的众多文章中,这篇文章异乎寻常地强调汉高祖夫人的品质和作用。她坚毅果断,在丈夫故去之后掌了权,并通过推行她丈夫的路线而流芳。

  毛泽东对已和他分居的妻子在1974年间的政治活动感到厌倦。,“她四处插手,四处抛头露面。”在江青飞黄腾达的时候,他这样说,“江青有野心,有没有?我看是有。”

  在1975年初的一次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这样说,毛泽东终于气愤地否认江青有解释他自己意见的权力。“她并不代表我,她代表她自己。”

  “我重病在身,八十一岁了,”他在1975年间给她的一封信中曾伤心地说,“你也不体谅”。这是一种凄哀的呼声。这表明毛泽东对他夫人的掺杂着感情和政治的纠纷实际上已无能为力。

  不过只要毛泽东发出指令,或者去世,这个野心勃勃的女人顷刻间就会垮台。

  毛泽东离开北京长达8个月的最后几周,他的夫人在北京西郊的香山饭店召集外交人员讲话,并宣称她的讲话代表毛泽东。

  江青以一种特殊的腔调说基辛格的“基本观点受资产阶级利益的局限”。不过,她注意到基辛格认为要“保持势力均衡”以及他“承认”国际关系中存在“矛盾”的观点。

  在这妄自尊大的混乱讲话中,江青披露了毛泽东对外政策的二重性。

  但在70年代中期,在毛泽东的外交政策中这种思想观念上的循辞几乎不复存在。江青也许能从毛泽东那里得知只言片语,但她很难充分理解毛泽东本人的思想。

  毛泽东对基辛格(江青在香山饭店发表长篇讲话的那一年毛泽东会见了他两次)讲,北京主要战略向美国人倾斜,缘起于中苏之间的敌视。

  毛泽东批评基辛格时不像江青那样,把他说成是资产阶级冒险家。毛泽东主要批评这位资产阶级政治家没能勇敢地站起来反对贪婪的、多少也算是资产阶级的北极熊。

  在某种程度上,毛泽东与江青一样担心同西方进行文化交流有可能受到污染。但是,他并不像极左派林彪那样渴望回到对美苏实行“等距离”外交政策中去。

  江青有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