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奋 斗(1927-1935) 第五章(3)_毛泽东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是要造成一种民主的气氛,每人都感到自己是战斗中的一员。然而这一系列改革使得一些老式军官对毛十分恼火。他们愿意为实现未来的民主而战,但不希望在他们领导的军队中看到民主的举动。

  毛还为士兵们制定了纪律、在群众中的行为准则。早在长沙读书时,毛就已发现,对中国的士兵来说,掠夺周围的老百姓似乎已成了传统。

  抢劫和强xx本是军人们常作的一些事。然而,在井冈山,几个星期过去了,小心翼翼的村民才知道毛给他们带来了太平盛世。战士们帮助农民春播,给年老体弱者砍柴,送还从农民那里借来的镰刀,买菜如数付钱,住宿在有年轻姑娘的地方也不骚扰她们。这一切简直是天翻地覆。

  毛正在努力证明,他领导的军队与中国人熟悉的旧军队有天壤之别,他要建立军民鱼水关系。

  毛从未上过军事学校,而其他的红军高级将领大多都在军校学习过*。他仅有的军旅经历就是曾给长沙驻守部队的一名军官当过六个月的传令兵。和中国老百姓一样,他讨厌在军队中所见到的一切。

  例如,周恩来(黄埔军校)、林彪(黄埔军校),彭德怀(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朱德(云南陆军讲武堂)。很多年后,毛说:“打仗的时候,我从未读过兵书,我们也从来不带着书本打仗。”

  不做普通一兵,他是要直接成为一名军事家。他认为,军队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标,军队的一切行动都要服从这个目标。作为军事家,毛是伟大的,因为他跳出了纯军事的羁绊而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我们能说毛是民主主义者吗?他的新中国所建立的政治制度与民主毫不沾边儿。但是在夺取政权的道路上,他是一个民主主义者,因为他相信,决定性的力量存在于民众之中。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其长处,总的说来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毛对别人的此类特点很敏感:不善适应(如象毛在东山学校读书时那样),与人无争(毛1919~1920年在北京的处境),无拘无束(他几乎一生都如此)。他有非凡的组织才能,因为他知道,只有充分听取民众的意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毛需要朱的通力合作,因为他当时处在两种势力的夹击之中。上海的李立三认为毛软弱无能,而井冈山地区的豪绅们却惊恐地发现,毛决不是无能之辈,于是就求救于国民党的军队来剿灭“赤匪”。

  在茅坪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毛提出了两个观点:[13]一是“集中兵力”,只有当我军战斗力优于敌人时,方可包抄出击。毛认为,当时红军的力量还很弱小。

  第二个观点是关于工作作风,当然,不仅仅指工作作风。毛把政治和武装斗争看成是一枚硬币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