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一章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_这太子不当也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里说的传国玉玺,可不是历朝皇帝私刻的那一枚,能称之为‘传国玉玺’的只有‘和氏璧’。

  相传在春秋时,天地间灵气充盈,时常有修行者飞升仙界。有洞天福地,凝集灵气,化为灵液灵石,修行者若是得了,功力在短时间内便可突飞猛进。

  有楚人卞和得灵石,献给楚王。后辗转落入赵王手中,赵王得玉,视若珍宝。当时秦国崛起,亲王欲以十五城换和氏璧,赵王畏惧,幸得蔺相如有勇有谋,才得以保全。

  始皇帝横扫六合,天下独尊,和氏璧自然落入他的手中。为凝聚九州气运,始皇帝将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并篆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至此,和氏璧成为了一件异宝。

  相传始皇帝在玉玺中篆刻了符文,以期达到上古‘人皇之体’,晋神格,主宰人界九州。

  上古之时,天皇地皇人皇并立,没有高低之分。人皇得众生之力加持,万邪辟易,百毒不侵。除非裂土失地,百姓离心,气运消散,否则人皇无人可伤。

  而到了周朝,天地大劫来临,封神榜现世,再无人皇而改称天子,变成了对上天称臣的代言人。

  始皇帝觉得自己一统天下,功盖三皇五帝,故称自己为皇帝,想重现人皇之力,所以才打造传国玉玺,以凝聚天下气运,容纳众生之力。

  但世间毕竟再无人皇了,靠传国玉玺凝聚的气运,容纳的众生之力,也达不到人皇之体的那般效果。

  质量略有不如,效果是类似的。

  而随着天地灵气消散,传国玉玺更显得珍贵。

  昔年隋炀帝杨广拥有传国玉玺,虽然他横征暴敛,使得生灵涂炭,无数仁人义士想要刺杀他,也都没有成功。最后,还是天降灾祸,百姓离心,十八路反王揭竿而起,分其气运,散其众生之力,才得以逼宫。

  但即便如此,杨广也是自缢而死,因为没人想承担气运反噬。即便这样,逼死隋炀帝的宇文父子也没逃得了,宇文化及和宇文成都相继毙命,宇文家自此一蹶不振。

  气运之说,玄之又玄,谁也说不清道不明。李世民成立钦天监,也是为了探知气运。

  如果能得到传国玉玺,别的上且不论,已经是武胆境巅峰的李世民,将凭借传国玉玺凝聚气运,轻而易举地晋升炼神境。

  届时,放眼天下,可与之匹敌者,不过三五人而。

  如此诱惑,别说损兵折将,就是折了定襄所有兵马,李世民也会在所不惜。

  这与仁德不仁德没有关系,古往今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当利益大到一定程度,没有什么代价是不能付出的。

  李牧把会土遁的大傻子派出去收集情报,又命人传令秦怀道,让他效仿三国张翼德长坂坡事,分出四分之一兵马大张旗鼓入城,剩下的兵马则趁着夜色,悄然埋伏于高昌城外。

  为什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