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章 大汉在改变_三国之赤色黎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祖茂的妻子又给他生了一个女儿,长女却是和陈珪的儿子陈登订了婚。只是如此一来,祖家的发展,还是要看祖郎那边了。连续有了两个女儿之后,祖茂也算是认命了。

  黄盖长子黄柄,今年六岁,刚好入学,走的是文官路线。

  这些臣子的情况,李煜都有注意,尤其是这些二代甚至是三代们。在这个时代,一个人在职位上工作一辈子都是有的,不过李煜却认为,没必要这样。

  且不说上了年纪,武力本来就会有所下降,身体素质大大不如以前。只说反应速度,逻辑能力都会大量退化,到了八十岁没有糊涂已经算是非常难得。

  第二代,甚至是第三代的培养非常重要,至于一般的臣子,六十五岁就该退休了。或许这样会让如同黄盖或者黄忠这类‘老人’留下遗憾,但一个政权的天地,不应该由这些已经年老的将军来撑起。

  他们其实还有发挥余热的地方,比如总参,比如军校,反正就是能当天回家的职业。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好好享受一下余生,含饴弄孙才是最大的幸福。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朝廷那边调拨了几个新的县令来到自治区上任。里面没有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不过大多来自世家,少数来自寒门。

  也不是说李煜有那种收集历史人物的癖好,当然他也不否认。只能说既然能成为历史名将,甚至历史名臣,本身就证明了他的才华。放着已经知道才华的人不用,反而要揣摩身边培养出来的人是不是人才,这本身就是一种浪费。

  至于新的县令,他们是否能够适应自己的制度,愿意公开他们的财政,这就不是李煜需要管的。反正不公开,就换一批,这是他的底线!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184年悄然而过,来到了185年春季。

  去年年底,又一批税收运送到了雒阳,哪怕要消化新的地盘浪费了不少的钱财,但地盘的扩大也进一步带来的税收的提高。

  巴蜀的计划成功,使得刘宏稍微得到了**的机会。本来他只需要继续经营巴蜀,巩固这里来之不易的政权就好。作为一个华夏人,难免有点落叶归根的情节。冀州是他的故乡,那里本来也是他的根基,他还不想那么快放弃。

  李煜报上来的税收非常巧妙,分成两个账目,其中六成很快就进入了内帑,这是没有在账本里面的。只有四成走了正统的路线入库,偏偏账目做得很好,在这个账本记录不完善的时代里,要做假账太简单了。

  有了钱,刘宏开始进一步加大了投资,想要趁着世家占据冀州重要官职之前,最大限度的收复失地。至于成功与否,尚未得知。

  今年补种的高产作物得到了很大的成功,司隶地区甚至中原地区的大丰收,再加上各种试吃的开展,使得三种作物彻底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