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五十九章 刘玄初找出中毒源_崇祯本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里是一处山谷,这里有一条小河,小河由北向南缓缓流淌。

  夏初的的天气一点都不热,尤其是在大别山里,反倒是一年中最舒服的季节。这里森林密布,植被茂密,一条不宽的小路沿着山谷通向南方。走在这条路上的行人不用多问,大多都是去武昌的。

  和如此勃勃生机相反的,是一群走路摇摇晃晃,精神萎靡不正的数万大军,他们三三两两地瘫在河岸边烧着火堆,煮着一些稀粥吃食,无精打采地拢在一起很少说话。

  一大群随军医士哈着腰,杵着木棍来来回回穿梭在营地之间,一群青壮被人强逼着在一排行军大锅里煮着什么。

  “皇上,下毒的症结找到了,就是我们吃的粗盐。郎中说只需要把粗盐里面的杂质过滤,然后得到干净的精盐,所有人都会得救。”刘玄初没有杵拐棍,倒是精神面貌比许多人都要好。

  作为吴三桂帐下仅次于方光堔的谋士,他的谋略还在方光堔之上,但是他的出身跟方光堔是不能相比的。至少在吴三桂势力初期,出身名门的方光堔还比刘玄初地位更高。至于正史的后来,刘玄初的才华还是得到了吴三桂足够的重视。

  最为谋士,刘玄初这个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的细心。他是文人,吃东西都喜欢清汤寡水,所以这人压根就没有摄入多少硫酸镁,身体比很多人都要好。

  经过这么多天的推断,刘玄初已经找到了明军下毒的根源。食盐里参毒,古往今来闻所未闻。大家能想到的下毒方式就是酒水,食物等等。

  “你确定?”吴三桂半信半疑,他甚至怀疑这事就是刘玄初干的,不然为什么就他看起来像没事人一样。

  “皇上,您信臣一次,我当场来制作精盐。”刘玄初言之凿凿。

  作为文化人,知道的一些事情比普通人自然是强很多的。海边的盐农煮盐或者晒盐,都是去除杂质蒸发水分的一个过程。但是煮盐的味道就是比晒出的盐要苦,而且吃多了症状有点类似现在的周军。

  晒盐要多一道沉淀卤水的工艺,盐健康得多。刘玄初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他的确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可惜他只懂理论不懂实践,更不懂化学。

  当着吴三桂的面,刘玄初小心地把完全溶解后的粗盐水经过多层棉布过滤,最终得了一大缸清澈的盐水。然后就着陶缸,让抓来的一些百信玩命地煮。

  “看,这就是精盐。这和从贱民家里搜出来的精盐是一样的。”刘玄初得意地把煮干了的盐和从百姓哪抢来的精盐作对比。

  吴三桂的确看不出这二者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但是这事不能大意,必须要找人试吃。

  “朕让你先吃,如果无碍,一定会给你一个头功。不过,这一小袋精盐,就交给朕的御厨了。”吴三桂当着所有人的面一把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