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三十五章 李定国血战遂宁_崇祯本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可望决定给阿济格让路,他心里对大明皇上朱由检失望之极。

  “离开大明,老子一样活得潇洒。”孙可望如是说。

  大西国主的命令下达了,但是李定国所部八万人没动,依旧守着遂宁防线。紧接着,孙可望连下三道军令,李定国依然纹丝不动,甚至都没理会孙可望的意思。

  大西军目前兵力最多的是孙可望,大约有十万人,刘文秀有六万人,艾能奇有五万人。

  但是战力最强的是李定国部,因为这几年李定国一直在西面大山里转悠,损失最少,还一直在练兵。孙可望合川一战损失有点大,补充的新兵战力没办法和李定国部比。

  因此,孙可望不敢动李定国,反而要好言好语地拉拢他。

  孙可望给李定国去了一封信,着重讲了他们兄弟之间的情义,还描绘了一番大西国的美好前途,并承诺一旦事情成功,就封李定国大将军,总揽兵权云云。

  李定国看完孙可望的信,随手一丢,纸张随风飘落,远远地飞向地面。而他的眼睛,却紧紧地盯着桌子上的一副字:炎黄子孙。

  这四个字已经敲击着李定国的心里好多遍了,却始终不能平复心中的波澜。

  这万斤重的字代表着什么,李定国心里十分清楚。或许有些人对这几个字不屑一顾,但是有的人却示如生命。

  几千年来,每一个足称英雄的人物无不是因为心里装着这四个字才完成了自我修炼的。前有文天祥,后有***,中间当有李定国。他们以一己之力在一个残酷的角落撑起着一个民族的脊梁。

  无怪乎李定国是护国将军蔡锷的偶像。

  如果说孙可望是大西的一堵墙,那么李定国就是永历朝的一根柱。柱子是远远高过墙的,他比强要坚定,要结实。

  “将军?”靳统武盯着李定国,等着最后的命令。

  “传我将令:死守遂宁,不得退后一步。违者斩!”李定国下军令的时候没有什么激昂的语气,也没有夸张的表情,就仿佛这道命令是最正常不过,最理所当然一样。

  西军中,唯李定国部军纪最严,对百姓秋毫无犯,对军令执行到底,堪称这个时代的模范军队。

  西军其他部队都西撤了,唯独遂宁守军一动不动。

  “什么意思?孙可望这是跟我玩的什么鬼?”阿济格发飙了,他大约也猜出西军的内讧。

  对于挡在面前这个还不算太出名的李定国,阿济格准备好好收拾收拾对方。一定要让对方知道八旗军的厉害。

  遂宁四周大山脉,基本上无限可守,这几乎是个死地。唯一能依仗的就是涪江,可惜李定国连一艘战船都没有。而且他在遂宁只有五万守军,另外三万人还布置在涪江南面的沿岸,帮川军当着后金南下的道路上在。

  阿济格主力二十万人迅速从涪江上游渡河,穿过孙可望部让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