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六八章 苏颂的想法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并且调查三代,确保无不良记录,确保是良家子。”

  “工坊城几乎是退役军卒最为优先的选择地,倒也不用担心来源。”

  回答的是苏子元,也就是现在的工坊城主,算是赵曦的大舅哥。

  “不同,大不同。早年之所以能创立工坊城,并以禁军厢军军卒为主,是因为国朝早年的军卒本就混乱,并非职业军人的身份来招募军卒。”

  “所以,在禁军厢军军卒中,各式工匠常见。而现在,兵役制的执行,军卒是以战力优先,是以职业军人的标准培养军卒。如今的退役军卒未必就能成为好工匠。”

  “小工号说,那些大匠,朕还是建议工坊城适当在民间招募,把握好调查即可。”

  “若单纯从军中遴选工坊城工匠,长此以往,恐怕工坊城相对于地方州府的作坊会没有竞争力。这一点,你们要慎重考虑。”

  “朕记得工坊城的章程中有这方面的条例吧?”

  术业有专攻。赵曦不相信能被遴选成新军军卒的就一定是好工匠,好军卒和好工匠,这是两个概念,或者说是两个领域的问题。

  “官家,臣对此也有感触。虽然工坊城也有退役的读书人军卒,总体来看,工匠的水准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只是因为工坊城的特殊性,臣不敢随意改变招募的方式。臣想过一个问题,工坊城最终应该形成大匠与小工成团体发展的模式。而大匠,绝不是退役军卒能担任的。”

  “以前国朝的将作监大匠来源广泛,几乎是在全国朝遴选的。臣以为,工坊城应该恢复早年大匠的遴选方式······”

  “同时,臣以为,可以参照老护卫营,或者讲武堂的方式,在工坊城成立培训机构,在工坊城子弟中遴选一定数量的孩童少年,甚至先从民间挑选有志于将作的少年,教授工匠技艺以及数术之学,为工坊城储备人才,以此便可以确保工坊城长久的领先地位。”

  这就对了。苏颂所说的正是赵曦希望达到的。

  讲武堂现在已经基本上在朝堂被认可了,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非讲武堂经历难成宰执几乎已经成为共识。

  想想现在的内阁,章惇、苏辙、吕公著、韩缜、苏颂都是从讲武堂出来的。更何况,阁老院的致仕阁老,都在讲武堂任职······

  而工坊城,赵曦从开始设立,就是想将其成为国朝科技发展的起源地。只是这些年因为军备以及各项新式工艺的问题,又存在保密的限制,不好面向整个国朝。

  当工坊城的底蕴积累到一定程度,国朝对工坊城有一定认可时,也就是工坊城面向整个国朝收揽人才的时机。

  “子容所言甚是。这样吧,你先召集工坊城、工部、将作监、都水监等衙门拟个章程,就以储备人才为宗旨,交予内阁审核。”

  “目前可能在朝廷推动会有难度,毕竟需要考虑北辽虎视眈眈······不用几年了,总是能推开的。”

  苏颂的想法现在实现还是有难度的,工坊城的用在朝堂的认知是国朝强盛的根基,在现在这种态势下,朝臣们很难认同。

  我成了仁宗之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