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六六章 还以为什么事呢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怎样就怎样,没多大事。严重些也就是开打,国朝军伍也有几年没大战了······”

  官家怎么会是这样的论调?

  “官家,老臣也以为没什么事,只是朝廷暂时尚未准备就绪,若事发突然,朝廷难免措手不及。”

  王安石难不成还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不应该呀,就他主导的那些变革,完全没有一点追求完美的迹象。

  “王相,不可能所有事都做到尽善尽美,应急才是考验的最佳方式。”

  “新内阁以来,国朝一次外战,便是四皇子出海,以溃败结束。老臣是担心一旦与北辽战事突发,以北辽骑兵的特性,难免在战事前期朝廷出现被动。”

  “国朝经前些年养起来的信心,事实上并不坚定。老臣担心,一次出海溃败,再有一次陆战劣势,会导致多年树立的信心倒塌。”

  “老臣虽不钻军伍,也知道军伍作战,军卒的必胜信念是士气的根源。官家,老臣是担心后果不堪呀!”

  说白了,王安石不想让人觉得他不如富弼,也不想让人觉得这一届内阁不如上一届。这性子,还真是好斗。

  当然,王安石所思虑的,也不是完全没可能。只不过,赵曦认为发生的概率很低。新军严格说是用自己的观点为根骨养成的,军卒的如何,没人比他更了解。

  虽然军卒可能已经换了几批,但是,从老护卫营时赵曦就强调的传承,在老护卫营军卒心里是烙了印的。而现在的中上层将领,几乎全部是老护卫营的那些军卒。

  “王相所虑也非全无道理,朕深以为是。不过,既然朝廷找不到根由,何不待使臣抵达之后,明确目的之后再做计较?”

  “相信以国朝现在轨道网络的规模,调动军伍的速度应该足可以应付意外。”

  不认可王安石的观点,赵曦也没必要争辩。毕竟这是一个忧国忧民的首相,虽然有点瑕疵。赵曦还是劝慰了。

  接伴使一路上旁敲侧击,硬是没打听出北辽遣使的目的······

  “辽国使臣萧易叩见宋国皇帝陛下······”

  接下来就是一堆废话,接见使节的流程本来就是由废话构成的。赵曦也没想着改什么,都这样。

  已经到了勤政殿了,辽使到底想做什么,也该有个结果了。

  “启奏宋国陛下,外使此行乃是受我大辽皇帝陛下所托,问一下宋国:你们宋国商贾不停的蛊惑南京道的丁口南迁到底何意?”

  不知道是整个北辽仍然没认清形势,还是说这位使臣自身的原因,到现在了,说话的方式居然还是这样的口吻。

  “王相,告诉他。”

  “回官家,按照河东停战协议,北辽不得阻拦汉人南迁。”

  王安石这时候放心了,不屑和强硬成了主论调。

  “宋国陛下,外使听闻宋国不允许买卖丁口,不得有奴仆契约,可是如此?为何将我大辽南京道百姓以奴仆买卖?”

  “哦,吕卿,市易是你分管,跟使臣说一声吧。”

  赵曦很想说一句:关你屁事。不过,这样的效果也应该差不多。

  “回官家,国朝针对奴仆买卖还是契约的法令,是针对大宋子民,外邦入我朝后,须有三年之限方可享受大宋子民待遇。”

  接下来的争辩,赵曦没网耳朵里进一句。还以为什么事呢······

  我成了仁宗之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