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_解深密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七佛传法偈(七)

  第七、释迦牟尼佛(贤劫千佛之第四尊佛)

  传法偈曰: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

  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大意是说:“一切法,本来就是以‘无定法\’为法印的;这‘无定法\’之法印,也不妨随着种种,而显现出一切有差别的万法。如今,传付给你这‘无定法\’之法印的时候,你要知道啊,这纷繁芜杂的一切万法当中,何曾有实在的法呢。”

  这首偈语,乃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传付给摩诃尊者的印心之偈。其文字极为简练,法义却极为深广,因此,只能够做近似的解读。但会其义,莫执其词呀。

  这首传法偈,短短的二十个字当中,竟然有十个字是‘法\’,这是汉字的特色,也体现了翻译者的高水平。咱的文言文当中,一方面,往往一字多义;另一方面,又好简而省略,省来省去,啥啥法都变成了‘法\’,真可谓是惜字如金呀。

  所谓的“法”,在当中,其基本含义是“轨则”,用现代语言来表述,大约就是“持续某种特性”,任何事物都是如此,都有其特色,因此,一切事物,一切心灵,无不是法。所有的法,集合在一起,叫做“一切法”,它无所不包容,就叫做“法界”,是比世界更为广阔的概念,堪称是概念之王。

  这法界当中的万法差别,显现出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特性,这叫做“法法有别”。不过,假如很多人聚在一起,来讨论同一个事物,也就是某个“法”的时候,却发现,如果大家都独立进行观察,并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详细写在纸条上,最后拿出来进行对比,结果呢,每个人的观点,竟然都有所不同。

  那么,到底哪种观点,才可以代表这个事物呢?才堪称是这个“法”的“轨则”呢?

  ——结论是:无法确定。

  ——或许,允许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看法,才最符合实际状况吧。

  ——这就叫做“法无定法”,任何事物,任何一个“法”,都没有其绝对的确定性,都以“无定法”为法则。所以,释迦牟尼佛说:“法本法无法”,这其实也就是“诸法皆空”的另一种表述。没有绝对的确定性,就叫做“空”,也就是,就是如幻。

  虽然如此,在诸法皆空之中,又不妨碍一切事物的显现,又可以没有障碍地万象森然,所以,接着说:“无法法亦法”。这也充分说明了,咱每个人心量的包容性,是可以无穷广大的。

  ——万象森然,法法有别,谁知晓这一切呢?咱的心呀。谁通达这一切呢?还是咱的心。法法有别,森然万象,终究不在心外。

  当世尊拈花示众的时候,大众们只见到了金莲花,这叫做“着相”,因此而不知所措,默然无声。而摩诃迦叶尊者呢,却在世尊的

  请收藏:https://m.rmps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